专题学习

专题学习

当前位置: 部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 >> 专题学习 >> 正文

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难题解新题开新局

发布日期:2024-06-23    作者:      点击:

  提要

  全面深化改革旨在推进所有领域改革,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当前,我国现代化治理转型、治理效能转化等仍存困境,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是强国建设开局起步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牢牢把握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取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明确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前列,对中国发展方位作出科学判断,坚持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始终明晰面向新阶段的改革目标与痛点难点。新时代新征程,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就必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重点,不断以改革之力破解发展难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锚定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旨在推进所有领域改革,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当前,我国现代化治理转型、治理效能转化等仍存困境,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是强国建设开局起步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继续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具实效的制度体系和有力战略保障。

  紧紧围绕发展的第一要务部署各方面改革。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发展,而事物发展的实质在于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把握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聚焦于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以体制机制的改革牵引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要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的高度,加强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实现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新型融合,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同一切错误思潮与不良风气作斗争。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国情出发作出改革决策,防止好高骛远、因循守旧;要着眼于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要聚焦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物质富足、精神富有层面的根本要求,避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失衡发展;要坚定不移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杜绝无止境、无限度地向自然索取乃至破坏;要始终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制高点,决不走损人利己,通过掠夺而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扎扎实实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通堵点、优化环境,为高质量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由于改革不够深入的问题依然存在,面向新征程的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例如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要素流动机制不合理、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等。对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于高质量发展过程的各种障碍,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形成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将改革赋能与制度供给相结合,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各环节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有序联动,打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梗阻,围绕高质量发展塑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二

  牢牢把握抓改革、促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牢牢把握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取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深刻揭示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决定性力量。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受益的观点,全面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人民群众的改革利益取向谋划和制定改革方案,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创造力与推动力。

  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现阶段,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核心论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从民之所需、所盼中深刻洞察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牵住改革“牛鼻子”,找准改革的关键内容,通过精准发力、精准聚焦、精准施政直面民生领域的矛盾与挑战,将人民需要、群众感受作为改革实效的评判依据,找准工作着力点,努力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落实好,为改革过程夯实群众基础。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为新时代十年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重要体现的首要位置,揭示出人民群众获得感同中国式现代化特征要求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各个环节,着眼于同人民群众获得感息息相关的自然生存环境、基本生存资料和充裕民生供给,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精准发力,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让人民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中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促成改革合力。

  三

  掌握运用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等观点的基础上阐释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工作方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破立并举,通过掌握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论为改革进程提质增效。

  坚持守正创新。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通过辩证否定而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旧事物肯定因素的继承与否定因素的摒弃。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历史进程中考量,在接续奋斗中坚持守正创新。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自觉维护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改革无论怎样推进,都要坚决按党中央确定的方向、目标、原则办事,在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上绝不动摇,避免颠覆性错误。同时要在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在正确改革方向的引领下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注重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部涉及各个改革要素之间的互联、互构,外部又与社会环境中的各个层面相互依存,需要各改革领域、各改革环节之间的协同配合。唯物辩证法提出,事物存在于联系之中,事物与事物、现象与现象之间存在物质、能力或信息的交换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要坚持运用事物联系的观点,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改革系统与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论域之间的配套与衔接,加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和关联性研判,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措施的高效协同,既抓住改革的主要方面,也要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推进、良性互动,强化改革措施的整体效果,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顾此失彼的掣肘现象。

  严格督察落实。改革不是做表面文章,不计具体成效地说与做将难以达到改革的预期成果。改革重谋划,更要重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能否在具体改革实践中落实到位,是改革进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具体要求,促落实、谋实效的实践工作方法是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部门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通过明确各级责任分工,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强化领导责任,做好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的基础上抓紧出台施工方案,在推进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时间窗口,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改革任务的全程跟踪、有序落实。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