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运行时遇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工商学院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近几年校企合作实践经历入手,列举校企合作的几种形式,分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取得的成果,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实施构想。
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阵地,是高职院校能否办出特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通过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识到,如何使校企合作能得到良好的运行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涉及学校、企业、社会三个层面的支持系统。目前存在学校吸引力不够、企业积极性不高和政府调控力不强等问题,如何构建以政策法规为支撑点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以合作双赢为结合点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动力系统、以集团化运作为着力点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操作系统是校企合作得到保障的重要保证。
一、目前工商学院正在开展的高校企合作的几种形式
1.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与我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有合作关系的单位超过了20家,其中合作多年、关系紧密的企业有5家。我学院与他们已经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企业除了每年吸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最后半年的顶岗实习之外,还安排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实习以及课程某些模块的专项训练真正实现“产教结合,工学交替”。
2.半年制的校外顶岗实习。让学生进企业开展为期半年的校外顶岗实习也是我们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快速地由学生实现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对岗位、职业的感情,学以致用真正得以实现。
3.建立企业订单班。企业来校挑选学生组建企业订单班是极为有效的运行方式,目前我专业与企业建立订单班已有3个,以学生在即将进入大三之前开始组建的形式为主。订单班由学生自主报名,企业则根据面试情况加以录用。订单班学生除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外,还要完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各项培训。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组建企业订单班是极受企业欢迎的形式,也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二、校企合作运行时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策文件指导有余,实际支持力度有待加强。2015年省厅颁发了学徒制,从从政府的层面指导企业和职业院校做好校企合作,都积极引导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配套政策仍在落实过程中没有完全到位,如对企业实行校企合作的奖励机制不很明确,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保护不够。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2.学校层面。虽然高职院校都在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发展性评价模式,但校企合作深度还显得不够。高职院校自身不够灵活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用工需求的衔接性不配套,导致院校吸引力不够,企业积极性不高。
3.企业层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家认为参与职业教育“无利可图”,利益驱动不大,企业认为企业只管用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企业对于学生实习不愿意接收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不太感兴趣,生怕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没有把让学生到企业实习看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也不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有时甚至认为培训学生是额外的负担,因此很多企业即使与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也较少开展实质性的活动,难以与学校开展深层次合作,对于校企合作也没有长期的规划;再者很多企业一线员工到高职院校接受培训较少,校企合作长期参与的动力缺乏。
4.教师层面。有些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对联系当地企业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实施。一些教师虽然关注学生专业学习与学生岗位职责之间的关系,注重对学生从事工作时应掌握的技能的培养,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礼仪的教育,同时由于没有深入企业去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因此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却难以全面适应企业的各种需求。
三、校外实训基地稳定运行机制的建立思路
1.建立基于互惠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学校和企业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学校有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有优秀的毕业生,有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及对企业员工进行多项培训的专任教师;企业则有学校所期待的实际教学环境,各种设备设施和真实的职场氛围。因此找到两者间的结合点就能建立互惠双赢的运行机制。
2.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学校要制订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较为健全的评估和反馈系统,使校企合作有一系列制度的保障。
3.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开设符合需要的专业、共同参与开发专业课程、参与各种新技术应用与研究、开展多种技术服务;企业则可从实习学生中找到理想的品学兼优的年青人材,从而为企业的明天搭建良好的人才梯队。
4.建立基于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制订出校企合作例会制度是保证校企合作持续、稳定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学校和企业彼此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引入企业文化和标准,才能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不仅在校园中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也促进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及社会影响,也能在合作中有效吸收企业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点和长处。
长远的眼观来看待实习的学生,将他们作为长期的员工来发展和培养,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自己培育大量的后背力量,是企业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四、结论与思考
总而言之,工商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的建立要由校企双方参与、以更加灵活务实的方式运作进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应以合作发展为目标,以合作双赢为动力,以合作办学为载体,以合作育人为基础。只有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