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展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构建“134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心理育人实效。
一、围绕“一个中心”,建立良好心理育人氛围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这一中心,定期征集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自助、互助、他助和求助的知识、态度、行为技能等心理素养,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制定实施六大举措,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良好的心理育人氛围。一是通过积极引导达到阳光心态,二是通过课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通过主动练习和自信认知提升自尊,四是通过运动进行生理调节,五是通过目标引导确定方向,六是通过“六心”(爱心、暖心、关心、热心、用心、贴心)陪伴学生成长。
二、实施“三全育人”工程,坚持“五育并举”,全力保障学生心理安全
学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的“三全工程”,贯通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渠道,强化显隐并举,把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全体学生,贯穿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各环节,全力保障学生心理安全。一是推进专业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交融渗透。学校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同时面向其他年级学生开设恋爱、自我成长、人际沟通等方面选修课,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作用,推进与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交融渗透,协同育人;二是坚持“五育并举”,实施“五心五育”隐性涵育计划,注重隐性涵育,学校每年4—5月面向全体学生集中开展“525”心理健康月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美育、文艺、体育、劳动教育相结合,开展“党的二十大知识竞赛”、“心灵涂鸦比赛”、“户外素质拓展”、“趣味运动会”、“盆栽认领”等活动,在活动中起到润人心的良好效果;三是实施心理普测和心理咨询健心基石计划,每年面向全体新生开展心理普测工作,建立电子档案5000余人次,面向不同年级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安全排查工作。每年心理咨询工作服务学生500余人次,同时开通校内学生心理援助热线,线上线下全方位保障学生心理安全。
三、建立四级预警机制,强化层级反馈
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建设,学校制定了《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四级网络管理规定》,通过“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心理健康四级网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推动各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通过四级网络实施心理健康情况月反馈制度,定期排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问题。
四、确立“四个体系”,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根据工作实际和学校特色,确立四个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体系,学校将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纳入朋辈队伍中,定期开展心理朋辈辅导技能培训和比赛,借用朋辈力量,助力学生自我教育;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教育体系,学校总体层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层面成立心语心理社团,借助学生组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心理氛围;三是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学校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管理办法》、《大学生心理危机转介单》、《大学生返校心理评估及建议书》、《心理危学生返校评估会议流程》等多项规章制度和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及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快速通道,在新生入学、新学期开学、毕业季、期末等关键节点及时了解排查学生心理状况,动态摸排学生心理危机、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做到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干预、早转介、早治疗;四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较好成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校内2020年首届“名课程”立项,教学团队获得校内首届“黄大年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学校注重教学成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出的“12345”教学法获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项目。